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

美國中小股 可望甜到年底


自歐債危機在2011年8月爆發以來,全球資金為了避險,紛紛湧向相對安全可靠的美國。不過,經過1年,流入美國的資金潮持續不退,更從債市開始流向股市,顯示投資美國已不再是保守避險,而在積極逐利。
一開始投資人基於避險,紛紛躲進美國公債市場,隨著愈來愈多的避險資金湧入,美國公債殖利率屢創歷史新低,以2012年以來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為例,就從年初2%多,最低曾跌到1.39%。
反觀美國股市的表現,今年以來至8月14日止,美國4大指數皆上揚,其中道瓊(Dow Jones)工業指數雖然漲最少,但也有7.79%,而那斯達克(Nasdaq)漲最多,達到16.02%,績效令投資人眼睛為之一亮。
不過,年底美國即將進行總統大選,美股是否能維持多頭走勢?而美股標的這麼多,投資人又該如何做對選擇?
投資信心樂觀》
那斯達克創泡沫後新高
首先,要討論美股,必須先了解美國4大指數的特色。在4大指數中,道瓊工業指數反映的是美國30檔大型企業表現,是市場最為安全、穩定的標的;標準普爾(S&P)500指數,則代表的是在紐約與那斯達克兩大交易所中,市值最具規模的500家公司,是全美第2大指數,反映了較廣泛的美國市場變化;那斯達克指數與羅素(Russell)2000指數,則代表中小企業表現。
因在學理上早有驗證,中小型股最能夠隨著市場景氣變化而領漲領跌,所以那斯達克與羅素2000這兩個指數是觀察美股趨勢的指標之一。其中,那斯達克指數以科技類股為主,而科技業是對景氣最為敏感的產業,很適合做為美國景氣的風向球!
而要觀察這4大指數的表現與未來走勢,筆者會從3時期來看,①2010年第2季,是問題開始出現期;②2011年8、9月,是問題爆發最嚴重時期;③2012年5、6月,是今年以來較差的時期。
在這3個時期裡,道瓊指數都是跌幅最少的,那斯達克與羅素2000指數則跌幅都較深。當在2011年全球股市幾乎全軍覆沒的情況下,S&P 500指數還能打平,道瓊指數更有5%的漲幅,顯示全球資金不但湧向美國市場避險,而且還選擇進入相對安全的道瓊與S&P 500指數成分股。
▲代表中小企業的指數,領漲又領跌
▲代表中小企業的指數,領漲又領跌
而今年以來,市場的氛圍就更積極了。在第1季時,隨著投資信心趨向樂觀之際,資金開始轉進中小型股,使得那斯達克指數一度攻上3,134.17點,創下2000年網路泡沫化以來的新高,顯示投資人對市場前景非常看好。
雖然,第2季因歐債再起風波,市場一度出現回檔,但那斯達克和羅素2000指數的跌幅,與道瓊和S&P 500指數的表現差距不大,這也意味投資人對市場並不會太悲觀。果然,進入8月之後,那斯達克與羅素2000指數反彈的幅度超越大型股指數,而今年以來那斯達克指數的漲幅也遠遠超過其他指數,在在顯示投資人持續看好後市,因此勇於加碼中小型股與資訊科技產業!
留意2大變數》美元指數也是觀察指標
不過,從現在到年底,投資美股要注意2大變數:
1.歐債後續影響資金流向
目前歐債問題暫時得到舒緩,但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又有新的問題發生。一旦再有狀況,基於避險考量,美國大型股勢必又將成為市場追逐的目標;反之,歐債問題若持續朝向正面發展,具發展潛力的中小型股及資訊科技類股也將能持續挺進。
2.美國大選前政策影響類股表現
11月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問題,就比較複雜了。全世界都一樣,只要有總統或國會議員等大型選舉前,執政者多少都會提出一些擴張性政策以刺激選情。今年美國面臨了經濟成長減緩的壓力,尤其高達15.7%民眾的生活水準低於美國的貧窮門檻,貧窮率更創下196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,而更嚴重的是居高不下的失業率。
在2008年,美國全年失業率僅5.78%,但今年5~8月份美國失業率都高達8.2%、8.3%,在選前若沒辦法讓就業問題舒緩,叫選民怎麼選得下去?
為此,尋求連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(Barack Obama)執政團隊,勢必將推出擴大內需、增加公共建設等提高就業機會的擴張性政策,例如計畫要砸680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2兆元)在經濟狀況最差的加州興建高鐵,預計每年可帶來10萬個就業機會。
而這一類政策的特點是,會對以內需市場為主的中小型股有利,而以跨國貿易為主的大型企業所分到的好處就較有限。
至於投資人關心的第3次量化寬鬆(QE3)或其他貨幣政策是否會實施,就要看美元指數的高低及通膨壓力了。
筆者認為,美元指數若在80以上高檔,顯示美元資產水位高,若再貿然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的話,大量資金湧進市場,將會把好不容易壓制下來的通膨再次拉高。通膨一高,歐巴馬的競選壓力就大了,即便是號稱中立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(Fed),也就不得不考量實施QE3的可能性和時機點。而如果一旦真要實施,短時間內會對投資市場有振奮作用,而且大小型股都可望雨露均霑。
總括來說,除非歐債問題再度嚴重惡化,否則至年底前美股應可樂觀看待;在選舉的考量下,實施擴張政策的可能性高,因此中小型股的機會優於大型股。不過,投資人也不須刻意挑選小型股基金,一般股票型基金裡中小型股配置比率較高的基金標的,會是比較安全的選擇。(智富月刊)
資料來源:鉅亨網
整理:朱紀中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