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hdsYPUMkk6gTF6PSwXBG9obsseq-sYZ7iZ8ECnTEjoviAa5vuUgs1Yu-juWa6eoCBnX4iPsuYNwpUredwNbSXBAgBU-kecyHJFr2MK21bS4rV9yol8Nb5CY8tmURsIOhsL_haF48_4Hxo/s1600/1.jpg)
2012英仙座流星雨
2012英仙座流星雨2012英仙座流星雨母天體
英仙座流星雨母天體是周期為133年的斯威夫特·塔特爾彗星。此彗星於1862年被路易斯·斯威夫特和塔特爾發現,之後義大利天文學家喬萬尼·施亞帕雷利(Giovanni Schiaparelli)提出它可能是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天體。這也是彗星首次被認定為流星雨的母天體。當時預測1982年左右斯威夫特·塔特爾彗星被周期回歸,但卻沒有被觀測到。1991年和1992年英仙座流星雨以往年2倍以上的規模爆發,因此推測母彗星也將回歸,當年9月27日日本彗星專家木內鶴彥再次發現了斯威夫特·塔特爾彗星。為紀念他的功績,也將彗星名稱改為斯威夫特·塔特爾彗星·木內彗星。
英仙座流星雨活動
在高潮時平均一小時可以出現30-60個流星,是一年中最大的活躍期。高潮的前後數日,每小時也可以出現10個以上。由於正值暑假,夜間氣溫也比較高,被稱為最為容易觀測的流星雨之一。
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,速度快,而且可能在流逝中途越發明亮。而且明亮的流星和火球也較多,容易形成流星痕。這是因為其對地速度為59 km/s,在流星雨中屬於速度比較快的。因為相對明亮,所以在少雲的時候也可以被觀測到。
英仙座流星雨歷史
英仙座流星雨最早的觀測記錄為公元36年,每小時觀測到100個以上的流星。被公認為流星雨是在1837年,僅次於獅子座流星雨為第二個被命名的流星雨。截止19世紀至少有20次觀測記錄,特別是斯威夫特·塔特爾彗星被發現的1862年,在中國和日本均被觀測到。在中國有記錄顯示,滿月時曾連續四個夜晚出現,高潮時曾出現每小時4800個的「流星暴」。之後的1921年也有記錄顯示增多,最近幾十年出現比較穩定。母彗星回歸前後的1991年到1994年間可以觀測到往年2倍以上的流星。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htxYqamBV4YxOo5Kza26iewz8lo6mbUHYapZUrMkh4JWyeagREA9uXg4MkJ9M08qTT80b94iqq5q6K8x5XlK8EnXaCN3Kx3pBmb8xDLxcqsae-mEotskIP4MG_Af3Uwm0kvebQouYkvXM/s1600/1.jpg)
2012英仙座流星雨
2012英仙座流星雨 觀測
英仙座流星雨已經被觀測了2000年左右,第一筆已知的資料來自遠東地區。在早期中世紀的歐洲,英仙座流星雨被稱為聖勞倫斯的淚水。
這個流星雨在每年的7月中旬出現,最活躍的時間在8月8日至14日之間,高峰出現在8月12/13日。在高峰期,每小時的流星數目高達60顆以上,橫越整個天空,但受限於斯威夫特·塔特爾彗星的路徑,這個流星雨只能在北半球看見。
1972年 英仙座流星雨
在記錄上是歷年來最活躍的一次,尤其是在1972年的8月12日從超過12000尺高的科羅拉多州所做的觀測。
2007年 英仙座流星雨
流星雨的尖峰初現在8月12-13日,周日至周一的夜晚,適逢新月,因此觀測到的 ZHRmax為93顆。
2008年 英仙座流星雨
英仙座流星雨出現於7月17日至8月24日,在8月13日觀測到的 ZHRmax為116顆(在20:10 UT)
2009年 英仙座流星雨
PS:真是漂亮的說,話說本人一次都還沒看過..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